而且因為通常是在買屋後一、兩年才會發現,所以很多賣方其實也都說時間過很久了,不願意處理。
以下是雪莉拓展事業,以創造剩餘收入的方法: 完全擺脫負債後,我將部分事業內容移轉到線上商店,販售我部落格上的教程(布套課程DVD、枕頭電子書,以及進階布套製作指南),這成為一個絕佳的收入補充來源(平均月入一千美元),且無須投注太多心力於此。幸好事情真的不如傻瓜想得那般簡單,越是深入了解這個概念,我就越確定這是我所意欲追求的。
製作一個你所擅長領域的課程。高三時,我本來考慮去念大學,但最終還是作罷。一年後,雪莉搬進新家,在當地的惜福商店選購了一張椅子。他笑了(而且笑得十分厚道),但我是認真的。開立儲蓄帳戶,或是購入一個投資組合,以賺取利息。
研讀一些相關書籍後,雪莉對做出一個合適且美觀的布套多了一點信心。拍攝漂亮的照片,並將版權賣給像dreamtime或Shutterstock這樣的圖庫。他感嘆「現在網路時代變化太快,經驗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新世代會有自己新的語言、溝通方式,不需要以前的人來告訴他怎麼做,他們會自己面對新的群眾,以後我老了也會這樣。
這是一個比較剛性的政黨要思考的。也讓很多心理上還沒有固定政黨認同的年輕人,或者某種程度不排斥國民黨但不敢講出來的,「要幫他打造同溫層出來,讓他在這裡找到可以對話的人。」 他認為,尤其年輕人不用那麼早就分類、認定屬於哪個系統,這樣只是增加彼此的隔閡。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丁肇九 江啟臣也感嘆,像他當主席之後,「羅智強、葉慶元是誰的人?我的發言人鄭照新之前去幫韓國瑜,那他就算韓國瑜的嗎?其實只要是黨內的人就好了,他們現在也都是重要的青年幹部。
」而已有好幾次選戰經驗的詹為元則回應,確實這種分派系的文化,久了大家都會替自己貼標籤「我是誰的人」,但是他(指江啟臣)真的蠻大膽,「我猜他在找我前可能也不是很認識我是怎樣的人」,而另一名發言人是國際部的專員吳亮儀,和江啟臣認識更早,目前也在其他國民黨委員的辦公室工作。以這次在大學校園中引起廣大迴響的藻礁公投案為例,過去看到國民黨打環保議題,可能會批評是在騙選票或為反對而反對。
你在野要怎麼消化培養這些人才?你執政要怎麼用這些人?得像海綿一樣持續吸收人才,不能讓他們散掉。國民黨剛好相反,國民黨曾經很有系統地栽培所謂「接班梯隊」,江啟臣笑嘆: 「當年『一黨獨大』很好安排,步驟和進階過程很清楚,又有很多黨營事業,太多地方可以塞了。江啟臣上任這一年半,「年輕化」成為這個百年老黨的關鍵詞。黨的形象日積月累,一個黨跟社會、年輕人、中間選民的距離都是過去多年來累積的,必須經過一次次事件,可能會在某個關鍵破口一次爆發,「我們現在就在這累積的過程」,雖然一開始沒辦法整體翻轉但慢慢在做。
江啟臣表示,這就是國民黨要去面對的認知問題,社會上對國民黨認知的挑戰,因為國民黨至少一、二十年沒進行思想工程。因為民主打亂了這步驟,而國民黨必須重新適應民主化後,政黨競爭的環境。」 而2024的選舉,江啟臣也拋出「每5名不分區要有1名年輕人」,他認為這不是硬要限制年齡,而是希望名單裡有很多不同世代。後面一連串的黨部實習、幕僚培訓、甚至是黨務工作的媒合,是江啟臣養出一批「國民黨青年」的關鍵,為了延續青年培育,黨中央也募款籌輟資金付給實習生薪水,有些人甚至留在黨部實習超過1年以上。
透過選戰有機會和很多不同年輕人一起共事、有見面溝通的機會,對他而言也是重要的。吳敦義27歲當議員,33歲選南投縣長、40歲當高雄市長,你能想像嗎?我現在都50了還沒機會當縣長。
視覺很重要、文宣年輕化、舉辦年輕人喜歡的活動⋯⋯詹為元認為,這些都是錦上添花,核心仍是在年輕人關心的議題上必須拿出立場態度。「雖然以前可能真的是這樣沒錯,但不管過去有沒有擁護過這價值,現在要拿出真心對待議題和年輕人,不只是為了選票,要和更多有相同價值理念的環團在一起,把支持者跟群眾擴大。
實習結束後,如有意願進入黨務體系工作,立委、委員甚至各地方政府辦公室,黨中央也要多去協助媒合,「國民黨就是一個team,應該讓人才流通,整個黨才有辦法新陳代謝,活水進來,我想年輕人也不希望一直都在同個地方這是民進黨用意識形態把自己玩死,也這樣葬送年輕人前途。當前面的累積已經萬事俱足,「你就有可能是不分區立委」。卓伯源表示,其實都是民進黨在「洗腦」年輕人,從教育課綱到社會輿論,建立新的「綠色威權」。他認為,要改變國民黨、要讓國民黨與社會連結,還是得先爭取當選機會,如果連爭取黨主席位置都做不到,就無法改革國民黨。那為什麼民進黨為何要破壞和平現狀?因為這對他們有利,他去挑動對岸、對岸有動作,年輕人就有亡國感 ,就要保衛台灣、就票投民進黨。
卓伯源28歲就選上議員,38歲成為立委、40歲開始在彰化縣當縣長的他,也曾經是國民黨內的「青年才俊」,如今56歲的他試圖再次爬上政治舞台,這次要爭取的則是黨主席的位置。他坦言,這其實國民黨以前的優勢,國民黨以前有「知識青年黨部」,就是發掘栽培校園人才,然而後來民進黨主張「政黨退出校園」,國民黨離開校園,反而民進黨就進入校園了,所以讓國民黨校園的經營在這幾年來變得越來越弱勢。
而16日晚上,在「國民黨主席青年政見辯論會」上,代表卓伯源的青年黨代表劉育嘉則進一步說明,其實就是把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引進國民黨內,有清楚的績效考核、獎懲制度、晉用和輪調制度,人才除了在中央黨部,也可以到各地方的關係企業、組織團體去,讓人才庫充分運作。假如議員要升級選立委,這些人就可以投入選議員,「良性循環就這樣起來」。
卓伯源認為,這個平台建立能完整這個過程,這些青年有和黨公職一起受訓成長的經驗,又有一起打過選戰的革命情感,然後又有服務的經驗。國民黨的訓練平台組成除了受訓學員,還包括已經有經驗的同志,甚至是現職的黨公職,例如縣市長案立委,他們可以在平台內當講師、生活輔導員,和有志投入政治工作的國民黨青年互動並且激出火花。
他強調不管是美國或日本,都希望兩岸和平、台海不要改變現狀,其實台灣人民和國民黨也都是這樣想,而且這是國民黨的強項: 國民黨執政時,我們有軍機繞台嗎?有失去尊嚴、失去邦交國嗎?我們有繳稅給中國大陸嗎?國際地位有減損嗎?其實也沒有呀。他也強調,民進黨把一些基本概念,讓年輕人「弄混了」,中共政權不代表整個中國,但民進黨一直把整個中國和中共政權混在一起談了。而統神並沒有暴衝,反而在國民黨部侃侃而談自己對青年議題的看法,讓卓伯源在選戰初期打出了一些知名度。卓伯源近一步表示,民進黨就是不斷透過各種動作像是駐美代表更名、鄰國論挑動兩岸民感神經,所謂「天下大亂,情勢大好」。
卓伯源表示,他有信心可以來讓這些青年透過實習打選戰,假如輔選成功後,也可以就此加入團隊成為幕僚或助理,甚至是個地方的行政機關變成縣市長的秘書,這就是「訓練」後的「用」的階段。但他相信「物極必反」,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會看破民進黨的謊言,2022年和2024年,國民黨會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撥亂反正,讓台灣回到正常軌道。
G強調,卓伯源的想法是,國民黨要做的是和社會連結,而不是繼續躲在自己的同溫層裡。所以大陸不要再被騙了。
卓伯源強調,如果他當主席的話,他認為應該深入校園、社會基層找人才。前彰化縣長卓伯源,成為這次國民黨主席選戰中,最讓人「意外」的候選人。
選是擴大層面、向下扎根。這次受託替卓伯源操盤選戰策略、不願具名的G表示,他之前並不清楚卓伯源是什麼人,不過這次合作,他覺得其他候選人所講的「青年」好像都還是侷限在「國民黨青年、藍營青年」,所以提出「統神」這個很「圈外」但又在青年世代頗具知名度的直播主,希望讓卓伯源出現一些亮點。卓伯源自己受訪時也坦言,這次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的政見都比較偏向保守,是因為黨員結構比較保守,要選上必須精準打擊選民,如果一直講比較沒那麼保守的理念,可能會得不到認同。卓伯源表示:「年輕人要眼光放遠,格局要放大,你要跟整個大中華文化歷史、經濟和未來發展結合在一起?還是要緊抓中國共產黨等於整個中國?中國有很多文化瑰寶,也有很多發展空間,台灣年輕人可以在對等的狀況下,在中國獲取很多工作和學習的機會。
而他又是怎麼看待國民黨在青年族群支持度的困境?他又打算怎麼留住藍營的年輕人才? 找統神合作超「跳tone」,卓伯源盼國民黨重新和社會連結 在登記參選時,陪卓伯源同台的是外號「亞洲統神」的電競直播主張嘉航。反而是黨應該打造一個環境,讓年輕人知道,只要他努力扎根,就會被看見。
只要有興趣、認同這個黨、對黨的未來和對自己都有期待,就把這些藍營青年納入人才庫裡。卓伯源認為,只有像他承諾的「專職黨主席」才有可能無私心的帶領這個黨脫胎換骨、重返執政。
打造國民黨「選、訓、用」三合一人才庫 卓伯源早期也是在黨內一路往上爬,針對國民黨要如何培育青年族群,卓伯源表示,他會打造一個「選、訓、用」的平台。Photo Credit:國民黨青年部臉書 另外卓伯源也強調,所謂的「給年輕人機會」不是只要在選舉提名年輕人出來就是用心栽培,因為年輕人不是想當樣板、招牌而已。